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任泽平:未来中国“经济L型”是理想状态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任泽平:未来中国“经济L型”是理想状态

时间:2016-05-18 09:29|点击:

  我们在2015年4月曾提出“经济L型,牛市有顶部”的判断,A股2个月后在实现2014年的5000点预测后见顶,“经济L型”逐渐被后来的宏观经济走势所验证。本文探讨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在“经济L型”时期的资本市场表现及逻辑。

  摘要:

  德国“经济L型”时期的资本市场表现。德国在1951-1965年的15年间实现了年均6.6%的快速增长,创造了“莱茵河奇迹”。1966-1978年降至年均4%左右的增长后,80年代步入前沿国家的低速增长区间,“经济L型”。1966-1982年,德国在增速换挡后采用需求刺激政策,造成了政府债务和产业结构两大问题。1982年,科尔政府上台后提出了“多市场、少国家”的偏向供给侧的经济政策,采取压缩财政、削减福利、减税、控制劳动力成本、私有化、产业升级等行动。1983-1989年经济实现稳定增长,通胀温和,贸易顺差增加,出口和净出口跃居世界第一,马克成为欧洲货币体系的“定锚货币”和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联邦银行贴现率和无风险利率稳定下降,经济基本面全面向好。1982-1989年间DAX指数增长了2.6倍,上市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资本市场繁荣发展。

  日本“经济L型”时期的资本市场表现。日本1951-1973年间实现了23年年均9.3%的高速增长,创造了“隅田河奇迹”。日本增速换挡发生在1968-1978年间,资本市场表现为:1973年石油危机之前,处于增速换挡期的上半场,拒绝减速,刺激加杠杆,M2增速高达20%-30%,无风险利率高达10%以上,股市房市出现明显泡沫后深跌;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进入增速换挡期下半场,采取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进行产业结构合理化,1974-1990年GDP增速降至3.7%,“经济L型”,无风险利率大幅下降,转型成功后股市走出长牛慢牛。

  韩国“经济L型”时期的资本市场表现。韩国1961-1996年间实现了36年年均8.8%的高速增长,创造了“汉江奇迹”。韩国增速换挡发生在1989-2003年间,资本市场表现为: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处于增速换挡期的上半场,拒绝减速,刺激加杠杆,无风险利率高达14%,股债双熊;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进入增速换挡期的下半场,金大中坚决推动四大部门结构改革,2001-2010年间GDP年均增速降一半至5%,“经济L型”,无风险利率大降至4%,股债双牛。

  中国台湾“经济L型”时期的资本市场表现。中国台湾1951-1989年的39年间实现了年均8.8%的高速增长。增速换挡发生在1985-1993年间。经过蒋经国时代前瞻性的结构改革,台湾的增速换挡比较成功,平滑过渡,没有出现危机倒逼,股市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史无前例的大牛市。1990-2010年年均增长5.1%,经济L型,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启示。德日韩台成功推动了结构性改革,“经济L型”之后经济增长依靠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经济增速下台阶,增长质量上台阶,普遍出现股市牛市,甚至长牛慢牛。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涌现了一批新兴主导产业群,新兴产业虽然推动GDP增长的能力较差,但企业盈利能力更强。新5%比旧8%好。

上一篇:5月16日全球经济信息早知道

下一篇:房价大跌,实体经济等待复苏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