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评论:应聘银行成绩优秀却落选,“学历情结”别走偏了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评论:应聘银行成绩优秀却落选,“学历情结”别走偏了

时间:2017-11-29 15:01|点击:

  今年6月,江苏省建湖农商银行征聘“文秘与宣传策划”岗位,应聘条件里写明对学历的要求是:“文秘、新闻传播、中文、法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着“专升本”汉语言文学学士学历的张某参加了招聘考试,笔试、面试和考察成绩都很优秀,却没有等来银行的聘用通知。经询问,他得到的银行拒绝答复是“第一学历太低,至少需要全日制本科”。建湖农商银行一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我们的疏忽,没能及时审查发现这一问题”,正是因为应聘条件里缺了“全日制”三个字,造成了张某对招聘条件的误解。

  可以说,这家银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招聘要求,在社会层面上是能够被大多人接受和理解的,毕竟很多岗位都把本科学历当作基本学历。但是,什么样的本科学历需在招聘条件上说清楚,是只包括全日制本科还是所有的本科都可以,这一点要让应聘者明晰要求,规避不必要的麻烦。等到应聘者笔试、面试和考察成绩都通过的阶段,银行才发现问题,然后直接将其拒之门外,那一句“没能及时审查”相当于消解了他所有的付出,这太不地道了吧?

  问题还不限于此。其实,“专升本”学历与招聘条件中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不冲突,按照招聘程序来看,对该应聘者的录用本应没有问题,而造成现资格被取消的局面,主要还是用人单位潜意识中的“本科不含专升本”的隐性标准在作怪。在合规的程序面前,在考生优异的成绩和能力面前,用人单位不注重所招聘人才与工作岗位的契合度,而是选择把学历门槛抬高,是把学历当成判断人才的最基本、最关键标准,而不是对人才实力的考核。这般死板机械,凸显了用人单位的走偏的“学历情结”。

  现在,“学历情结”走偏的状况广泛存在。例如一些高校招聘教师,就存在这样一个怪现象:对应聘人学历要“查三代”,只要本科、研究生和博士所读学校有一个不是“985”,抱歉,无论您能力再怎么优秀,等待应聘人的都是被拒绝的结局。这一点,从博士生中流传的那句“三个‘985’,求职不受苦”的顺口溜便可窥探一二。

  不仅是高校,社会上很多“好单位”也是如此,没有通融,直接把学历摆在品德、能力和成绩的前面,要求苛刻。这样的学历门槛,与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背道而驰,是一种异化的不公平,不利于我国从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型的大方向。

  从结果来看,这样选择的效果确实能让单位的人员学历结构“更好看”,让单位更“有面子”,却无法保证员工的实际能力与工作一定契合,对双方的发展来说都是种不利影响,反而,若是以能力导向为判断标准,这两者便能得到最大兼顾,达到共赢。

上一篇:评论:免费晚托班应成为更多城市的基础公共服务

下一篇:别克GL8最新报价评论配置参数冲量限量促销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