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时代党报评论如何做“定音锤”刷“存在感”?
19日,2017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南方日报记者万稳龙 朱洪波 摄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体现媒体的思想导向。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宣传阐释,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党报评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做好党报评论,实现更大传播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成为考验党报的一个时代命题。
19日下午,由人民日报社和南方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7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中央新闻单位和全国31家省级党报相关负责人及评论业务骨干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共谋党报评论融合发展大计的“头脑风暴”。
传播主流声音实现“一锤定音”
湖南日报总编辑龚政文认为,党报在评论新闻事件时,首先要坚守主流价值、国家立场、大众伦理,体现思想高度。其次要有锐度,以问题为导向,直面问题、直击痛点。过去,有些党报评论畏首畏尾,怕锋芒太露,只求四平八稳、字正腔圆。其实只要主流价值是站稳的,有一些锐度和锋芒并无不妥。另外还要有温度,要在话语和表达上进行改造和创新,少说空话套话,多说接地气的话,适当使用网络语言,让读者“有感”。要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用诚意之作赢得大众。
“党报评论工作还要强调阵地融合。”龚政文说,目前湖南日报评论阵地融合社论、评论员文章等,今年改版后,评论部又推出“湘声”栏目,原汁原味体现省委书记重要观点和思想。同时,评论阵地在湖南日报、新湖南APP、华声在线等平台全面打通,重要言论、评论均在“新湖南”APP呈现。
海南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编饶思锐表示,打造“党报评论共同体”对全国地方党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党报很有帮助,党报的评论员作者群完全可以打通共享,关于全国性话题的高质量稿件可以互相约稿、一稿多投,扩大党报舆论影响力。融媒体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样进行多元化、分众化传播,跟着读者走、跟着受众走。海南日报之前在微博上尝试做“海评”,跟人民日报的微评一样,在本地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和引导效果。因此,在新媒体阵地应该不断尝试,用创新的方式传播主流声音。
“进入自媒体、信息产品众筹时代,新闻产品共享模式或成影响评论员工作的新方向。”云南日报社编委、评论部主任王雪飞在论坛交流中深受启发。他说,新闻传播力建设不能直接等同于新闻生产力建设,未来共建共享的党媒公共平台,除了传播力、宣传力建设,还要具备真正核心的影响力和宣传力。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兄弟媒体在党报评论一线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希望人民日报加大跟地方媒体评论员的联系,加强联动互动,相互提高学习,实现评论产品的共同生产,真正地走向深度融合。
内蒙古日报社评论版主编李振南说,“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党报评论“天线”接得很好,但要注意避免“远离地气”的倾向。评论员要多走基层,接地气才有说服力、影响力。
人人发声时代要打造“网红评论员”
党报评论如何向新媒体发力,传播主流舆论最强音?
“我们目前在业内评价较好的评论很多,但社会影响大的评论比较少,尤其是在新媒体领域,干预社会生活、引导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的评论作品较少。”新华日报社评论部副主任翟慎良结合该报“精品生产年”的目标,深入思考了评论工作的短板和差距。
翟慎良认为,加强党报评论融合发展,需要增强开放调研,不能“空对空”,要加强策划,多发出个性之声。业内人士应深度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在“谁说的”比“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时代,思考如何优化生产方式;二是在人人可以发声的时代,如何打造名评论员、网红评论员;三是在追求“10万 ”时代,如何创新党报评论的评价体系。进入平台为王、渠道为王、知名度为王的时代,如何能够坚持内容为王,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少地方党报在创新机制和架构改革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例如,2016年,浙江日报就将理论评论部更名为浙江日报社全媒体评论理论部。该报评论员王玉宝介绍说,此次更名后,该集团报纸端、新闻客户端和网站评论人才在新部门进行有机整合。目前该报还在探索对评论员、编辑进行KPI考核。
“报网端机构合并后,部门人员由原来的6人增至16人,目前每天生产7篇原创评论,更加注重以质取胜。”王玉宝说,浙江日报还在头版开设新闻评说板块,内容取材于新闻类时评,但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诠释。此外,该报还与地方科研机构、高校和社科界合作,整合资源打造微信公众号“学习有理”,通过报网互动打造中心组学习新平台等,提升地方理论学习实效。
黑龙江日报社全媒体新闻评论中心主任徐明辉说,黑龙江日报社报网一体化工程即将启动,同行的经验对于该报评论融合发展颇具启发意义。目前该报在新闻客户端创立了评论频道,未来将深入思考如何将其办好。
央媒经验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杨健:
在主流和热点间寻找共鸣
“媒体融合时代,‘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杨健指出,这个“快”,不仅是在一时一事上反应迅速,更是面对整个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的变化时,能保持强烈的新媒体敏感,在认识和布局上先行一步,掌握先机。因此,人民日报把新媒体评论作为完善评论格局、主流声音与舆论场对话、完善评论员能力素养的重要内容。
杨健说,主流媒体评论要避免“受众过了河,我们还在摸石头”的尴尬,走出“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误区,关键就在于“产销对路”。而做到产销对路,就要把握受众的需求特点和变化,用新的评论品种去吸引和引导受众群体,不仅放眼国内,而且走向国际。开门办评论、广接地气,才有可能引进内容活水扩充选题池,实现思想众筹、选题众筹、作者众筹等为内容的评论众筹,在主流和热点间寻找共鸣。
在杨健看来,目前社会观点构成更加复杂多元,党的文宣系统肩负着建立“统一战线”的责任和使命,要在新的舆论场中站稳脚跟、在对话中形成共识,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价值的定盘星、压舱石。当前的评论竞争,不仅比速度和平台,更比角度和深度,是一种价值观的较量。进军新媒体并不是偏离自身轨道、放弃自身定位,人云亦云,视迎合为亲和。只有立足实际的观点,站得高、看得远,经得起推敲,才能真正起到主动进击、引导舆论的良好传播效果。
南方实践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南方日报社社长刘红兵:
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南方日报社社长刘红兵在主题发言中指出,评论是引领导向的旗帜,是澄清谬误的思想利器,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忠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的重要方式。在多元思想文化、多个舆论场的激烈交锋中,尤其需要党报评论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达成共识。
刘红兵说,总结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有三点体会:一是胸怀大局、把握大势,以优质内容展现时代脉络。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特别是理论评论工作,关键在于知大局、明大势。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结合广东创新实践,既追求全国高度,也展现地方特色,努力打造“南方评论高地”。二是坚持全方位创新,有效提升评论传播力影响力。我们坚持在题材选择、语言表达、传播方式等全方位创新,紧跟大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题材、采用读者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不断提升南方评论传播的广度、深度和影响力。三是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兄弟媒体联动,共同形成舆论引导合力。省委、省委宣传部的亲切关怀、中央和兄弟媒体的鼎力支持,进一步扩大了南方评论的传播范围、打响了南方评论品牌,也让我们看到全国党报加强评论融合,实现资源和渠道共享所能形成的强大传播合力。
刘红兵表示,当前,南方报业正按照“深度融合、全面转型”的行动路径,努力建设智慧型文化传媒集团,做大做强理论评论工作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将不断深化合作交流,为开创党报评论工作新格局、赢得改革最大公约数、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他山之石
北京日报副总编辑伍义林:
把握时与事 赢得新优势
北京日报副总编辑伍义林在主题发言中指出,面对传播形态的深刻变化,北京日报不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确立“三个强化一个精细”办报方针,强化党报功能类报道,强化舆论引导和理论阐释,强化深度深读内容,精细化办报,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评论精准发力,通过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发挥党报宣传阐释重要精神的核心功能,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聚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坚持问题导向,秉承建设性思维,审时度势,顺势谋划,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舆论引导。
伍义林说,以北京日报评论部的微信公众号“公道”为例,新媒体传播与党报始终保持高度一致的鲜明底色、立场和价值观。强调“快”,第一时间对重大政策新闻、中央和市委重要精神重大部署做出“新媒体式”解读;强调“准”,守护好准确、权威、专业的“金字招牌”,把准方向、把好导向,为用户提供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强调“微”,针对网络语境,主动设置议题、策划选题,加强对阅读呈现效果的美化,积极运用视频、动图、表情包等手段,创造更丰富的呈现形式,发挥了新媒体速度快、互动性强以及手段多样的特点。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伍义林认为,党报评论唯有真正理解媒介的“时”与“事”,把握媒体变革的本质,才能找准未来发展的方位。该变的必须毫不迟疑坚决变革,该守的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在深度融合中赢得新优势。
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
实现水准和影响力“两全”
去年以来,解放日报启动了3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改革。采访团队在向“上观新闻”APP供稿的同时,也向解放日报供稿,形成融媒体采编、一体化运作的新机制。
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说,时政评论是党报重器和旗帜,也是解放日报60多年历史中始终抓住不放的拳头产品。在这次改革中,评论工作得到了强化和优化,特别是加强了时政评论与时政报道的融合。数次实战证明,时政评论与时政报道的融合,取得了“双赢”成果。一方面,在日常时政报道尤其是重大战役性时政报道中,加大了评论的分量,使得重大时政报道始终伴随观点、体现思考;另一方面,对评论员队伍建设来说,提供了一个不断接触实际、不断把握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避免评论员成为闭门造车的“键盘党”。
周智强表示,融合也为日常时政评论的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解放日报一方面沿续传统优势,围绕重大事件、重要问题、中心工作,及时准确发声,凸显党报权威性、思想性;一方面锐意创新,以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站位和视野,关注治国理政一线、直击改革发展热点、探讨创新治理之道、弘扬社会正气新风,力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打造体现时代特色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党报新闻评论。
周智强指出,兼顾“新旧”媒体的两种特性,实现专业水准和舆论影响力的“两全”,而不是“二元对立”,是新媒体时代党报评论应有的认知和探索。这就意味着,不回避热点、敏感问题,尝试尽可能提升评论的“反应灵敏度”,也要坚持理性和逻辑,杜绝人云亦云、见风使舵。
重庆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单士兵:
让融合发展成媒体文化基因
“让融合发展成为媒体的文化基因,我对此深以为然。”重庆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单士兵发言指出,若制度已经迈入“相融”阶段,而思想观念却停留在“相加”阶段,再好的点子恐怕也难以落地生根。面对“融易合难”“融而未合”的难题,改变传统固化的思维,就需要珍惜呵护那些新媒体基因。
单士兵介绍,从去年开始,重庆日报以“互联网理论评论”为突破口,逐步打造出“一端一报一网一号”的四维一体理论评论传播平台“理论头条”,探索党报理论评论传播大众化、通俗化、网络化、移动化、可视化的新路径。在内容生产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紧贴热点评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保持定力,站稳立场,敢于亮剑,正本清源,体现了党媒的价值担当。在呈现形式上,全面拥抱互联网思维,大量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基因植入到整个平台的运行体系,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理论头条的发展方向是要真正走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写作的理论评论工具化传播平台,为重庆日报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做出有益探索。
单士兵指出,要重视传统内容价值,也要拥抱互联网技术。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当前,要通过改变思维与呵护基因,来推动媒体融合进入可持续良性发展的状态。
文/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辛均庆 戴晓晓 丁建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4-10青海赋能民营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 03-14为企业发展“满格”续航
- 01-20北京市政协委员黄轶:需关注科创企业困境 多元化支持
- 12-27北京市纳入“无事不扰”清单企业达10.5万户
- 11-2710家中小企业借“数”转型,“长沙范式”加速形成
- 10-28南阳方城王文辉哭诉冤屈律师拍案还原真相 战友呼吁义
- 09-22新余党校与南铁中院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后, 李思华诉党
- 08-12主动作为,深入企业服务不停步
- 07-24共“盈”可持续未来!盈康生命荣获评“ESG新标杆企业奖
- 07-152024企业全方位合规战略研讨会成功举办
阅读排行
内容推荐
- 04-10青海赋能民营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 03-14为企业发展“满格”续航
- 01-20北京市政协委员黄轶:需关注科创企业困境 多元化支持其发展
- 12-27北京市纳入“无事不扰”清单企业达10.5万户
- 11-2710家中小企业借“数”转型,“长沙范式”加速形成
- 10-28南阳方城王文辉哭诉冤屈律师拍案还原真相 战友呼吁义愤填膺同案怒爆惊天黑
- 09-22新余党校与南铁中院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后, 李思华诉党校强拆索赔的案件便屡
- 08-12主动作为,深入企业服务不停步
- 07-24共“盈”可持续未来!盈康生命荣获评“ESG新标杆企业奖”
- 07-152024企业全方位合规战略研讨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