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社会·评论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社会·评论

时间:2017-01-28 18:29|点击:

社会·评论

本期点评:赵伊汉 刘大山

@南报网:#团聚# 河南籍邵先生来到南京,寻找60岁的父亲邵河回家过年。邵河在宁打工近10年,每年向家里汇款却从未与家人联系。他最近一次汇款是18日在鼓楼转盘附近的ATM机,现在,邵先生希望南京的好心人帮助寻找父亲,让邵家今年过个团圆年。

微评:家是人们生活的港湾,不论有多少顾虑和障碍,只要走进家门,放下行囊,相信所有的负担都可以卸掉,所有的风尘都可以洗去。对邵家人来说,团聚远比收到汇款更加重要,希望邵先生也能想通这个道理。祝愿他们早日相聚,阖家安康。

@广州日报:#不醉酒# 近日,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教授王利华,研发了一种“不醉酒”,引发热议。但王利华表示,千杯不醉是误读,不醉酒的“不醉”指的是不会醉驾,其原理是喝下后,在胃里形成凝胶,把大部分乙醇固定住。

微评:一个听起来很神奇,实际上没什么用,一旦滥用危害很大的发明!首先在动机上,“不醉酒”主要目的就是规避醉驾,给了贪杯者一个喝酒的理由和名目。但无论醉驾酒驾都是违法行为,且人又不是精密仪器,怎么能精确计量酒量与可能产生的后果,只要喝酒开车,必然危险相随!

@现代快报:#脱钩# 1月24日,省教育厅发布2017年全省中小学生竞赛活动通知。《通知》要求,严格控制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小学阶段一律不得举行面向学生的学科类竞赛活动。任何竞赛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不享受高考、中考加分待遇。

微评:竞赛成绩与升学脱钩,初衷是让学生不必放弃业余休闲时间,一拨拨地涌向校外补习班。但现实中,竞赛是校外机构办的,升学时看竞赛成绩是或明或暗操作的,教育主管部门如果不能真正言出必行、严格按照文件办事,真正让竞赛成绩与升学脱钩,类似禁令的效用其实并不能让人乐观。

@南京日报:#送温暖# 今年,市妇联把送温暖当成一项脱贫致富工程来做,除了传统的送慰问金,还联合月子会所、女企业家协会的会员企业,给困难女性送培训、送岗位,尽可能增加困难女性的“造血”功能,让她们早日从困境中走出来。

微评:“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对于困难群众,一次两次慰问对改善生活状况是杯水车薪,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为困难群众送去就业岗位、就业技能,就是给他们指明生活的方向,使他们感受到长久的温暖。

上一篇:在你看来钱和家庭哪个重要?澳洲人这样评论中国人

下一篇:南韩制造业对业务前景看法稍为改善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