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解读《指导意见》:加快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解读《指导意见》:加快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

时间:2016-05-27 13:19|点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制造业是“双创”的主战场,大型制造企业是“双创”的主力军,大企业“双创”平台是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大企业规模大、资源多、行业影响力强,既是创业创新的资源金矿,也是创业创新的排头兵。大企业建立的面向行业的开放式“双创”平台,是技术攻关、创业孵化、投融资和人才培养的高地,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海尔集团建立开放创新平台(HOPE),聚集了10多万家创新资源,实现与全球专家、用户、发烧友的实时互动,大幅提升了产品研发效率。航天科工集团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制造与服务相结合、创业与创新相结合”为特征的航天云网生态系统,为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用户提供云制造、创新创业、工业品商城、公共服务和生态系统配套等服务,目前平台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0万。

  二、培育三个模式

  培育三个模式,即支持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界合作、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增强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已经成为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并涌现出一批制造新模式。首先,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打破地域限制,通过更加灵活、更有效率的方式聚集资源,可实现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协同共享。中国商飞实现了全球协同网络平台环境下的产品研发制造,其中ARJ21支线飞机全机的31000项零部件中,有超过77%是在全球10多个国家、104家供应商之间协作研发和制造完成的。其次,传统产品将被具有感知、存储和通信功能的智能产品所取代,消费者正成为深度参与生产制造全过程的产销者(Prosumer),传统的大批量集中生产方式加快向分散化、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转变。山东青岛红领集团引领服装个性化定制模式,消费者可以直接在服务平台上提出需求,柔性化生产线即可迅速响应,这一模式既以批量化的生产形式控制了生产成本,又以个性化的产品形态满足了用户需求。再次,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供需对接日益便捷等因素作用下,制造本身在制造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的比例越来越低,增值性服务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焦点。徐工集团、三一重工、陕鼓集团等企业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开展远程监测、诊断和维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三一重工已为全球超过10万台设备提供实时监测和远程运维服务,3年新增利润超过20亿元,降低服务成本60%。

  三、增强三个能力

  增强三个能力,即增强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技术、解决方案、安全保障等能力,夯实融合发展基础,激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从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打造产业发展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指导意见》提出了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三个能力。首先,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技术支撑方面,提出要加快自动控制与感知关键技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新基础建设,这既是加强工业2.0、3.0“补课”的现实需要,也是支持我国实现工业4.0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解决方案方面,提出实施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工程,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力争形成一批融合发展行业优秀解决方案。再次,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安全保障方面,提出实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完善工业信息安全管理等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开展安全保障试点示范,依托现有科研机构建设安全保障中心,致力于破解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面临的安全保障不强的问题。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意见》的总体思路

  《指导意见》的总体思路是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未来一段时期,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激发转型新动能。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核心。互联网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推动制造业创新主体高效互动、产品快速迭代、模式深刻变革、用户深度参与,制造业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载体新模式不断涌现,助推制造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是坚持融合发展,催生制造新模式。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可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独立完整、规模庞大以及我国互联网应用创新活跃、产业规模领先、人才资本聚集的双优势,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在发展理念、技术产业、生产体系、业务模式等方面全面融合,催生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制造新模式。

上一篇:《暗夜西游》特色玩法解读之熔炉系统简析

下一篇:评论:取消“A类期刊”恰逢其时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