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四十六家企业竞逐低空 上街振翅高飞向蓝天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四十六家企业竞逐低空 上街振翅高飞向蓝天

时间:2025-08-04 08:51|点击:

image.png

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对工业级无人机进行测试。 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供图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精准对接应急救援、低空物流、文旅融合等场景的实际需求,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协同、高效联动,全力将上街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标杆。”

□本报记者 陈浩

眼下,在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的20平方公里土地上,46家低空经济企业正编织着蓝天梦想。

8月3日,走进示范区内的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和航空”),一架占据C位的S2000型吨级无人直升机格外引人注目。它载重可达1吨,犹如一位空中大力士。

该机型主要应用于山区施工作业的吊装运输、森林灭火、应急重量级投运等。在2024年11月举办的珠海航展上,这架郑州造无人机惊艳亮相,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签下不少意向订单。

时光回溯到2017年1月,郑州市成功获批首批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上街区是主要承载区。近年来,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引进项目、培育产业链,构建起“制造、运营、服务”三业联动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机队规模突破170架,业务遍布全国,各类通航作业年均飞行时长约5000小时。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核心。

三和航空正是这片热土上的“头雁”。该公司2015年入驻上街,历经十年,已经进入国内大载重工业无人机生产领域第一梯队。尤其是在全国消防系统,三和航空研发生产的无人机占比超过80%。

“眼下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在防汛救灾一线,我们生产的无人机正在大显身手。”三和航空行政总监岳庭说。

当示范区羽翼渐丰之际,又一行业巨头——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振翅而来。这家老牌航企,带着超90架机队的底蕴,在河南开启“二次创业”。今年5月,随着新营业执照的颁发,其正式落户中原。

依托成熟的飞行执照团队与机务维修体系,该公司正转向工业级大型无人机托管运维领域,首批已托管FS-100中型无人机,并计划拓展至翼龙、彩虹等大型机型,覆盖应急救援、人工增雨等场景,进一步补强示范区的运营服务链条。

上街区的低空经济企业为何能稳健振翅?四重优势是关键:

交通枢纽。临近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运网络如血脉贯通,让通航设备能快速抵达周边,各种物资可朝发夕至。

农业大省。河南有近亿亩高标准农田,为植保无人机提供了广阔的“练兵场”。规模化需求催生出播种、施肥等多元应用场景,反哺技术迭代。

人口红利。作为人口与教育大省,河南在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上自带优势,从农业植保到智慧城市管理,无人机在电力巡检、文旅观光等领域的实践已形成可复制经验,加速人才能力转化与价值释放。

政策支持。示范区通过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成立助企服务帮帮团、召开低空经济企业座谈会等举措,实现企业诉求一事一议,推动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还积极为企业协调拨付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让企业发展的底气和动力更足。

此外,2025年河南省两会上,低空经济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郑州市出台了《郑州市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包括“完善低空飞行保障体系”“培育低空产业生态体系”两大重点任务,到2026年,实现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200家,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我们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精准对接应急救援、低空物流、文旅融合等场景的实际需求,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协同、高效联动,全力将上街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标杆。”郑州通用航空试验区管委会主任穆文涛表示。


上一篇:闵行企业上央视啦!AI+照明=情绪价值拉满

下一篇:没有了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