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全国政协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纪实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全国政协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纪实

时间:2016-05-12 09:15|点击:

  自2009年我国启动新一轮的医改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基层,都进行过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进展。作为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如何进一步深化医改,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今天,全国政协将在京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协商会,多位委员、专家与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将面对面展开交流协商,为继续深化这项改革探讨路径和方法。

  为了将问题搞清、情况摸明、建议提实,为了将这次专题协商会开好,全国政协的调研及筹备工作已经早早展开。

  实地调研:3位副主席带队、8个省份,只为建言更充分精准

  今年2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1次会议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按照这个评价标准,我国的医改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年来,全国政协几乎每年都有医改相关的调研考察。去年年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被列为全国政协2016年重点协商议题。

  今年1至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陈晓光和刘晓峰分别率队,赴福建、安徽、江苏、重庆、湖北、宁夏、北京、浙江等8个省区市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多家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召开座谈会,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和患者代表交流、研讨。

  在赴地方调研前和结束调研后,全国政协陆续召开了9场研讨会,就医改问题听取相关部委、国家试点地方和单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医疗机构负责人、医务人员、医药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和建议,围绕深化医改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2月16日,全国各地新春佳节的欢乐气氛还未消散,韩启德率领全国政协社法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调研组一行,已经奔赴福建、安徽等地调研。

  几乎是在同时,陈晓光和刘晓峰也分别率队,选择医改试点、有基础的省份,兼顾地域差异,赴江苏、重庆、湖北、宁夏、北京、浙江等6个省区市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专题调研。

  3位副主席分别率领专题组,深入到医药卫生一线和群众当中进行调研,摸实情、听呼声,为了我国的医改深入推进谋实策、建真言。

  为更深入地探讨问题,4月15日至18日,韩启德在全国政协机关主持召开了“推广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建立药品交易所”3个重点题目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拟发言委员进行了专题研讨。

  如此大规模、高规格、高密度的专题调研和系列专题座谈会,在历年专题协商议题中极为少有。

  推进分级诊疗、发挥医保支付方式在医改中的杠杆作用、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完善信息系统、协调政府各部门加强集中领导……众多深化医改中的老问题、新挑战在调研和研讨中汇聚,委员与专家们围绕问题各抒己见,希望在推动我国深化医改方面献智献计。

  药品降价:从流通环节切断价格虚高的利益链

  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问题,突出体现为药品、耗材价格虚高。近年来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药价上涨过快的势头,但由于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未能建立、流通环节依然过多、医药代表与医生利益链条未能斩断、医药企业与医院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地方保护等多种原因,药价、耗材价格虚高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2月17日至18日,韩启德率领全国政协专题组,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福建省调研。专题组深入三明、福州等地,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了解情况,实地查看了市、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等机构,与相关党政部门负责同志、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代表等座谈,并与福建省交换意见。

  在三明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韩启德仔细询问药品配送结算、规范医疗行为管理等情况,他指出,改革医保管理体制是确保医改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要发挥好医保的杠杆作用和监管作用,有效控制虚高药价,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专题组了解到,福建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切入点,以虚高药价为突破口,挤掉了药价水分,为医保可持续运转创造了条件,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造了空间。

  但通过座谈和实地走访,专题组也发现了一些政策、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比如:整体推进、区域联动格局尚未形成,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取得了药品耗材“量价”齐下的成效,但因单一地区药品耗材体量太小,撬不动药品市场整体价格。

  此外,对于医保支付制度作为经济杠杆撬动医改,进而实现“三医联动”,三明、福州等地并未明确其作用几何。

  对此,专题组建议,尽快推进、形成全省区域药品联动格局,从流通领域切断药价虚高的利益链;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临床路径、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改革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避免临床路径改革成为“无源之水”。

  分级诊疗:应将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

  新一轮医改的方向之一应是建立并运行科学、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分级诊疗,则需要解决大医院“舍得放”、基层“愿意接”、病人“愿意去”的问题,而实现上述关键是切实解决基层“接得住”和“上下联动”的有效激励机制。

  今年3月,全国政协社法委和教科文卫体委分别组织了针对性较强的调研。主要了解各地政府在推进分级诊疗中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创新,调研地点分别是有代表性的湖北和江苏。

  调研组先后来到湖北武汉、宜昌及江苏南京、镇江、盐城等地了解情况。乡村卫生室、医院服务大厅里、座谈会上,专题组成员在走访和听取汇报的同时,也在深入思考着。

  “湖北的信息化建设、江苏的家庭医生模式,都是为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而做出的有益探索。”参加湖北、江苏两地调研的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调研组成员刘宇南表示。

  调研期间,调研组发现,一些大型特色的专科医院、民营医院并未纳入当地政府医保支付政策;基层医院与三级医院病种、价格收费等政策导向不明晰,导致群众扎堆大城市三级医院,基层卫生机构患者寥寥。

  调研组认为,基层卫生机构存在服务能力不强,三级、二级、基层卫生院之间“上下联动”问题突出,影响着签约家庭医生、分级诊疗、提高基层支付比例等改革措施的整体效果,无法转变患者就医习惯。

  委员们建议,应调整医保支付政策,保障优质医疗资源落在基层卫生机构,多管齐下,彻底解决全科医生缺乏、乡村医生老化,优质人才引不来、骨干医生留不住等共性问题。

  理顺机制:坚持公益性是医改首选

  在重庆、宁夏调研期间,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了解到,各地政府按照政策要求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承担政府的办医职能,但事实上,一些“医管会”职责并未完全落实到位,政府办医职能尚未有效发挥。

  “有的医管会的决策机制不清晰,有的医管会与政府相关部门权责关系不明确,办医职权没有落实,更重要一点是,医管会和医院院长的权责关系划分不尽合理,放权问题尚未真正解决,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难以实现。”全国政协委员、调研组成员胡晓义表示。

  此外,调研组还发现,各地医保主管部门也存在“多龙治水”现象。有的在推进医保支付改革过程中是单个部门管理,有的是多个部门,部门之间协调乏力,步调不一。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三保合一、三医联动的实现。

  “医改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是促进公平、正义,以提高人民福祉委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在全国政协举办的座谈会上直言不讳地道出自己见解。

  李玲认为,深化医改还需要建立对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这个要顺应医疗卫生的特殊性。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的评价机制,要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坚持公益性方向,依靠现有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疗队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医改服务。”3月23日,在重庆调研期间,韩启德指出,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医改的领导,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改革医疗体制机制,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入推进医改工作。

  “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眼里不能只有钱,还应重视人文价值和文化建设。”全国政协委员、调研组成员何伟说,不论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都应坚持公益性第一,经营性其次。“毕竟治病救人是医院的首要职责。”

上一篇:市委常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一专题学习研讨会召开

下一篇:长沙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两学一做”专题会议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