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上半年舆情热点与政务回应分析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上半年舆情热点与政务回应分析

时间:2017-08-11 16:00|点击:

    回顾上半年的舆论场,从雄安新区到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从央视“3·15”晚会到西安问题电缆的严惩,从于欢案到杭州保姆纵火案,从共享单车治理到人机围棋大战,无一不引起舆论波澜。本文以上半年161起全国范围内发生的舆情事件为例,回顾公共舆论热点,并针对各地政务舆情回应情况做出研判与分析。

    上半年舆情事件结构性分布

    2017年上半年的舆情走势,基本呈现为“稳步升高”的发展态势,6月舆情走高态势明显,出现一些引起舆论反响的事件(如于欢案等)。

    从抽取的161起舆情案例可以看出,北京、四川、浙江、山东、河南、河北是发生舆情较为密集的省市。此次统计的舆情事件还包括全国范围、国际范围和部委政策,其中影响涉及全国范围的舆情有55件,国际范围有11件,部委政策有20件。

    上半年全国政务舆情热点分析

    ● 教育领域舆情引发网民热议

    上半年涉及教育的舆情占比最高,学期始末和高考前后是教育舆情高发周期。其中涉及中学生和留学生群体的舆情引发广泛关注,如“北京延庆警方通报学生受辱事件”“河南驻马店300名高中生抗议食堂饭菜价高”“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引争议”“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遭绑架案”等。这些事件影响大,校园欺凌、道德教育、心理疏导等议题在舆论场讨论热烈。

    107篇论文因学术造假被国际期刊撤稿属旧闻新炒,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等部门依法回应,力度和深度逐步加大。此外,江西某高校女德讲座、山东某大学曝光情侣照、长沙岳麓区大学城106名学生感染艾滋、小学生性教育读本等引发不少争议。

    ● 网络游戏社交与未成年人沉迷问题

    围绕《王者荣耀》等沉迷网络游戏和未成年人游戏消费的争议大量增加,如“10岁孩子打游戏用完父亲6万元死亡赔偿金”等事件,使手机网络游戏成为热门话题。不仅因为游戏本身,更反映了网游作为社交载体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流行趋势。

    网络游戏社交更多表现为一种商业伦理和社会教育话题。很多在商业上、技术上很成功的游戏,从经济创新角度来说是应该鼓励的,但如果与社会责任和公众福祉产生了矛盾,就必须作出调整。日前,人民网、新华社和《中国青年报》等对网络游戏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报道。此前,国家网信办2016年曾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5月初,由文化部发出的《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也要求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及游戏交易。

    ● 社会治理与改革中的舆情热点

    上半年,中等收入群体的舆情关注点值得重视。相关热点往往与经济、安全等话题相关,如高房价、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和突发事故等,易引发现象级传播。

    有媒体曝出的假离婚、假结婚问题,凸显出高房价和最严限购令背后社会管理的高成本和社会价值观的扭曲。现阶段必须面对社会管理的多元复杂性,前瞻性地堵住制度漏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市场经济秩序。

    河南洛阳广场舞大妈与年轻小伙抢篮球场引热议显示了代际差异。多名国家乒乓球队运动员弃赛、国足1∶0胜韩国取12强赛首胜等体育舆情受到颇多关注,话题不仅具有明星效应特征,也引发了关于体育改革的深层讨论。

    ● 反腐话题理性平稳

    中央纪委网站显示,上半年有12名省部级官员落马。“最高检权威发布”栏目第一时间公布职务犯罪大要案件办理进程。截至6月29日,国家检察机关上半年共查办147名厅级以上官员,其中立案侦查省部级官员12人、提起公诉13人,6起“老虎”案件公诉当月即开庭。据正义网报道,上半年36只“老虎”获刑,其中赵黎平被判死刑,武长顺被判死缓;无期徒刑8人,10年—20年有期徒刑22人。

    网民与前些年相比,在反腐问题上显得更为积极和理性,全力支持把反腐斗争引向深入,社会心态更为成熟自信。年初“穿山甲公子”成为网络流行语,广西查处“男子考察期间获官员煮穿山甲接待”等受到舆论认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群众的共鸣,“达康书记”“侯亮平”等剧中形象在网上被广泛讨论。

    ● 涉外议题偏重经济与周边安全

    对外投资风险、金融稳定、“一带一路”建设、朝鲜半岛局势、勒索病毒全球爆发等,总体偏重于经济稳定与安全。在此过程中,一些大型企业的产品服务模式、社会责任、金融投资扩张等领域容易发生舆情,也是滋生谣言的重灾区,不仅是职能部门,更对相关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万科、安邦、海航、万达等都曾遭遇舆情。

    政务舆情回应特点

    (一)政务舆情回应政策重实效

    5月17日,《国务院部门和省级政府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第三方评估报告》发布。受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对54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2016年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评估。

    报告显示,2016年热点舆情回应方面整体进步明显,经过对技术抓取和人工筛查的573条热点新闻的评估,有552项事件得到回应,回应率为96.34%。此外,对突发事件处置应对的回应机制较好,评估样本中涉及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案件共85件,有关部门均宣布启动应急预案或者通报伤亡人数,回应率为100%。报告也指出,回应关切尚存短板。部分事件回应时间较为滞后、回应内容空洞,仍有地方政府对热点舆情采取回避、冷处理等方式。还有部分事件回应效果不佳,引发舆情反弹。

    (二)政务新媒体建设与矩阵化发展

    《2017年第一季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随着政务新媒体矩阵的发展,账号协同联动在日常运营中已经比较普遍,政务新媒体跨部门、跨级别、跨地区联动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这使政务新媒体矩阵模式成为重要趋势,有望推动服务实效进一步提升。

    4月21日全国政务微博矩阵发展学术研讨会发布的《成都共识》表明,政务微博矩阵发展模式有利于贯彻相关政策实施,可以构建“网上群众路线”最佳捷径和公信力建设的“窗口”,通过互动和服务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网民参与、法治保障的新型社会治理体制和格局。

    实际上,上半年政务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和一点资讯政务号数量持续增长,各地党政部门集体入驻运营趋势加强。政务新媒体矩阵的形成,使党委政府在信息发布和舆情回应中,确保权威信息传播的畅通,尤其对于传媒资源不够丰富的地方来说,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三)互联网经济舆情的回应与政策平衡

    不久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凸显出中国在接受、创新和推广互联网新科技方面的领先意识。无人驾驶、共享单车等“互联网+交通”领域,更是上半年最大行业热点。5月2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收集到的780件意见中有767件表示支持。上海、成都等地均率先出台相关政策征求意见。

    就社会治理而言,任何新兴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和方式的转变,必然要经历一定的磨合和社会群体利益的调适。面对新技术对立法和监管的倒逼,行政和司法部门确实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在舆情回应和政策制定方面,就必然要考虑长远,积极鼓励改革创新,同时也要给落后产能和社会群体以必要的回旋余地,避免造成利益冲突和社会割裂,影响改革发展大局。(刘鹏飞 潘小佳)

上一篇:影视舆情周报:《大护法》叫好不叫座《我的前半生》持续发力

下一篇:今日热点舆情(7月26日):“滴滴报警”最可贵之处是主动创新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