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武志红”:一个心理学公众号的“走红”之路(1)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武志红”:一个心理学公众号的“走红”之路(1)

时间:2016-01-22 17:01|点击:

url:,id:0

本报记者刘璐实习生项来婷

一个不追热点的心理学公众号,如何抓住35万粉丝的心?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希望人能够活得自在一点”。

调剂来的心理学专业

武志红与心理学结缘,完全是阴差阳错。

作为理科生,高中时代的武志红生物和化学成绩尤其好。在报考北大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填上了这两个专业,不料因“服从分配”被调剂到了心理学专业。

初入大学,武志红还想着努努力,争取一年后转专业。不过,当他第一次翻开心理学课本时,变化却悄悄发生了。“我觉得心理学非常迷人,它几乎能够解释人的所有行为。”武志红说。

大二时,武志红跟一群大学生一块儿去做兼职。胡侃中他发现,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的看法竟会大相径庭。也是那件事让武志红认识到,心理学是自己真正喜欢的。

2001年,研究生毕业的武志红进入广州日报工作,做了五年国际新闻。后来,报社开了“健康心理”专栏,他开始撰写心理学方面的文章,算是回到了老本行。

武志红写的第一篇文章叫《吵架了,去看心理医生》。刊出后,一周之内就收到了200多封读者来信,他很快成为报社收信最多的记者。大家对心理学的需求,超出了他的预期。从此,他的心理学写作就停不下来了。

2006年,武志红开通了自己的博客,接着又开了微博。再后来,他创建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微信公众号“武志红”,每天推送他的原创心理学文章。

写作是感觉的充沛表达

在武志红眼中,博客好比“别人到我的地盘来”,微博像是“每个人的地盘”,而微信则是“个人的私密地盘”。

最初,开公众号“只是赶个时髦”。直到2014年,这个由助理帮忙申请的公众号才真正运营起来。

但微信平台的影响力令武志红惊讶。“与面对面的咨询和讲课相比,过去我的博客日访问量有5000已经觉得不错了,而现在,有些文章能有几十、几百万的阅读量。”之前需要花点时间做推广的心理工作坊,在微信上一发布,也能迅速报满名。

与很多自媒体不同的是,这个公众号上的文章很少围着热点转。这与武志红在报社写专栏时的经验有关:“据我观察,只有相当少数的新闻才能产生持续的热度。如果对一个热点没有感觉,我就写不出来。”更重要的是,他认为一个好的作者不应该去讨好读者,而是如美国著名心理学者科胡特所说,展示一种“不含诱惑的深情”。

所以他只写自己“有感觉”的东西。为了与“感觉”相遇,他常常要花费大量前期“成本”。有一次,为写一篇关于撒切尔夫人的文章,他整整三天闭关阅读资料,直到耳边突然蹦出一个声音说“够了”,他明白,自己有答案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理解了撒切尔夫人,一定程度上仿佛‘成为’了她。”武志红回忆。接下来的写作一气呵成。在他看来,这样的写作才是有价值的,“它是感觉的充沛表达”。

每天推送什么微信内容?武志红全权交给了助理小吴。这个不追热点的公众号,粉丝量已突破35万。小吴告诉记者,只要涉及亲密关系、家庭关系以及个人成长,阅读量就特别高,比如近期的《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哪个更重要》等。武志红分析,这些文章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触碰到了中国家庭中不可绕过的几种关系。

改造“被动的好人”

对小吴而言,打理公众号也是个自我学习的过程,他从中受益匪浅。《焦虑是推动我们认识世界的动力》,重新审视了“焦虑”这种情绪的特殊意义――“当我们感受到局限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焦虑,发现人生的局限性,然后或者绕过它,或者化解它,或者超越它”。最近一篇热文《拥抱你的不完美》,则劝诫人们要面对真实的自己。小吴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他会优先选择这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而这些话题彼此之间又是相通的,“与自己和解,才能去理解别人;自我成长了,才能有助于家庭关系的成长。”

这也符合武志红做这个公众号的初衷。他认为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让人能够活得自在一点。

可是“自在”二字,谈何容易!武志红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更在意别人的感受,很少提到个体要尊重自己的感觉。

2

1

[责任编辑:yfs001]

上一篇:快评吴晓波之“敢死队犹在特种兵已死”

下一篇:江西政务微信新50强快看看入围的都有谁!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