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今年春节还送礼吗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今年春节还送礼吗

时间:2017-08-09 13:45|点击:

  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年关前后,对普通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年中阖家团圆的最重要时段;对各级党员干部来说,则又多了一重含义——这也是作风扎不扎实、能否保持纯洁的年度“考试季”。

  不久前,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改进作风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关键词”。中央纪委监察部也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党员干部在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禁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严禁用公款送礼。作风“转”得怎么样,既要看平时,更要看关键节点。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围绕年关期间群众关注、干部易发的几类消极现象,推出“年关看作风”系列报道,剖析改进作风的重点难点,审视我们面对的客观现实问题,求解源头根治的善政良方。

  ——编者

  一位领导司机眼中的“礼灾

  “五粮液、泸州老窖、中华烟、高档普洱、白毫、铁观音,还有各种鱼肉果蔬土特产……”这是司机老肖给某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领导开车的第十四个春节,从元旦开始,他几乎每天都能拎回一些“福利”,通常来说,这会持续到年后元宵。

  老肖说这点“福利”是“沾了领导的光”,他坦言这已经是“惯例”。“逢年过节,变化的只有礼单,不变的是送礼,就算只是为了烘托节日氛围也都会有所‘表示’。”他说,“送礼之风愈演愈烈,已经成了‘礼灾’。”

  被“潜规则”裹挟的烦恼

  对于送礼,有人烦恼很多。

  老肖的侄儿韩复强在上海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因为公司业务曾得到某部门领导帮助,临近春节,韩复强想去送礼,可是完全摸不着门路。

  送什么?如何送?

  韩复强担心送轻了被人看不起,送重了又被人拒绝。为此,他问了老肖,最终确定的方案是“细水长流”:从家乡土特产开始,再慢慢摸索领导的喜好偏好……在他看来,这是一件比本职工作更难做好的事,“但是确实建立起人情关系以后,生意上的事儿就更好办了。”韩复强认为既然“规则”如此,再“麻烦”也得做。

  对于收礼,也有被“潜规则”裹挟的烦恼。“每到节假日,一些下属的部门、协会、企业会把该送到各部门各级领导的礼金列好单子,什么节日什么级别什么部门送什么都有一套固定的规矩。”老肖说,“其实未必是要请领导帮忙办事,就是怕心意没到被领导‘惦记’。”

  这种“礼”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通常都不是以个人的名义送,很难拒绝。“拒绝就不是一笔礼的事,而是得罪了一群人,包括单子上所有收礼的人。”老肖认为,一些并不想收礼的领导,也因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只这些,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烦恼”:物价涨了今年要不要多送点?去年已经送过这个了今年要不要换换?新晋的领导和要走的领导分别送多少?上面领导给我打过电话这礼我不收是不是就开罪了他?……

  “送礼的不敢不送,收礼的不敢不收。”每临节日,这个奇怪的圈,几乎把所有人都“困”在里面。

  送礼清单的“进化史”

  韩复强在送礼这件事情上请教老肖,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我不敢说什么花样都知道,只能说见识过这些年来的一些变化。”老肖对此颇为“谦虚”。

  通常送礼会选一些便于“流通”的“硬货”。“购物卡、保健品、高档烟酒、黄金首饰……这些东西拿出门就有人回收,转手送其他人也很方便。”老肖说,这部分礼品养活了不少党政机关住宅小区周围的“回收店”。

  “能和领导走得近一些的,就会送点‘稀罕’的东西。”老肖分析说这部分东西不仅价值“硬”,而且还“少见”,“名家字画、古董藏品、奇石异珍……送这些上档次东西的人,肯定是心怀鬼胎,敢收的人也多半心知肚明。”

  “还有一种送的是情,尤其喜欢从领导的家人入手。”老肖回忆,他曾见过有位领导作风很正,一般东西打动不了,结果有一年春节,某企业老总极其“细心体贴”地把他母亲接到海南度假,半个多月的时间衣食住行都安排得“特别好”,一下子就被“记住了”。

  而说起最近几年开始流行的“礼”,老肖认为是“名”。他说:“送个高校的特聘教授、荣誉教授、客座教授,研究机构的顾问、委员什么的,看上去冠冕堂皇,还挺有文人学者的派头,但实际上是为输送利益铺平了道路。”

  “送礼清单的‘进化史’,实质上就是领导干部弱点的‘暴露史’。”老肖说,礼品的“进化”让他都觉得“防不胜防”,一旦染上了最后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成“灾”,他总结曾经看到过的一些落马干部时说,“被最喜欢的东西害死,被最信任的朋友坑死。”

  “低调”,收敛还是隐蔽

  “最近一段时间,感觉送礼的风气有所收敛。”老肖笑称,“腾后备箱的次数明显少了。”他觉得,最近一段时期舆论监督、查处腐败的力度明显加大,尤其是网络监督让一些领导干部不得不收敛,另外,行政事务的公开透明也让不少事没有了“操作”的空间。

  名表、名笔、名牌腰带不敢戴了,好烟、好酒、好茶不敢拿手里了,古董、字画、红木象牙不敢放家里了……这是老肖看到的一些变化。

  看不到就是没有了吗?

  “现在有的领导直接把好烟好酒好茶寄存到高档会所、酒店,那里的装潢设计也都是七拐八弯、灯光昏暗,让来消费的‘领导’尽量不被人注意……”一位高档会所工作的公关经理透露说,“低调”是他们现在服务的一大原则。

  “为什么要低调?怕呗!”一位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说,“如果按照国家法律,两瓶高档酒就够受贿罪了,现在到处都是眼睛盯着,弄不好就被举报了。”

  不过,当送礼送到那些眼睛盯不到的地方,怎么办?

  “治标不治本的法子,会让病毒深藏,但不是消灭了。”老肖觉得,一些地方逢年过节出台的“禁令”,因缺少监督和执行的力度,起不到什么作用。治理节日“礼灾”到底有什么好办法,老肖说他作为司机,心里也没数。(记者 杜榕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过“年关”啥时是个头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基层的公务员,记得刚工作第一年的春节,县里一宣布放假我就想高高兴兴回去和家人团聚,跟同事告别时,一位好心的大姐说:“过年了,你刚来,怎么不去领导家里转转?以前没事儿,现在别人都去,就你不去显得你多失礼!一年的工作不白干了吗?”然后对我说该去谁家、该哪天哪个时间去。问了几个相熟的同事,他们都表示过年应该去领导家里串串门。于是我就告诉家里人,说晚回去几天,接着就买了东西挨家挨户地串。这一串可不要紧,领导在家的还好点儿,进门放下东西、寒暄几句就离开了。而去时有的领导不在家,今天去不了还得明天再去;还有的领导不让进门,打电话托关系才算进了家,了了心愿。一圈下来,从腊月二十五一直串到三十,等到了家,父母嫌我回来晚,挺不高兴。过年花钱串门受罪不说,还落家里人埋怨,真是有苦说不出。

  现在,春节马上又要到了,本来挺高兴的事儿,但一想起要到领导家里串门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去吧,不光是耽误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而且现在物价涨得这么厉害,给领导买东西便宜的肯定是拿不出手,稍贵点儿的东西就得花几个月工资,真是心疼;不去吧,又怕别人都去了就自己不去,得罪了领导,以后给自己“小鞋”穿,实在两难。

  我身边一位参加工作多年的老同事说:“年关难过,难过年关,年年过年关,年年难过关!”唉,这样的年,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

  河北新乐 张小薇

  一级送一级的坏风气该刹了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今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基层公务员,记得刚到单位没几天,就要过中秋节了。一天早上刚刚上班,领导就喊了我们几个刚毕业的青年到礼品店拉货,装了满满一车的礼品。随后,车开到了市政府大楼,主任开始给人打电话,并吩咐我们几个把8份礼品送到某某单位的某某号车上,把6份礼品送到某某单位的某某号车上……我才意识到,我们是给上级部门送礼来了。

  回来的路上,我问主任,单位怎么还给市里送礼啊。主任答得很坦然:“每年都这样,中秋节和春节两次,雷打不动。其他县的每年也都去,咱要不去,能行吗?再说了,一级送一级,我们县里给市里送,市里每年也给省里送。”

  这事不久,中秋节就到了。放假的那天下午,办公室通知到单位仓库里领过节福利。我骑车去了以后,负责发福利的主任说:“今年福利共三样,这个饮料是某某镇里送的,那个食品是某某单位送的,还有一样,某某部门正在来的路上。”

  自己带着东西回家的时候,突然感觉很无语。

  编辑同志,原来我光听说有些人为了个人升迁或其他利益跑门子送礼的事,今天这种单位之间或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送礼的做法很让人不解。按理说,都是公家的事,只要把工作干好就行了,还有必要送来送去的吗?春节马上又要到了,这种一到过年过节就一级给一级送礼的坏风气,实在该刹一刹了!

  山东潍坊 姚远(化名)

  别让拜年变了味

  编辑同志:

  又到年关了,按我们国家的习俗讲,春节前给上级机关和领导拜个年问候一下是应该的,无非就是图个喜庆,联络联络感情。但问题是,现在拜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弄得变了味。

  先说拜年的礼品。以前拜年无非送点水果或当地的土特产什么的。现在有些人送的是巧立名目的购物卡、代金券。而一些上级领导和机关也因此胃口越来越大,有些“不开窍”的人送的礼品不上“档次”就会被穿小鞋。时间长了,关系好的同事私下里还要互相“取经”,生怕自己送得礼不合适,自己被打入另册。

  再说拜年的目的。有些人拜年更多的是有利益驱动,比方说想提拔的、想换到更好岗位去的,或者对领导有其他种种诉求的,就会悄悄找到领导,以“拜年”为借口送上厚礼,其实是盯住了领导手中的权力,搞利益交换。

  还有拜年的程序。如今,拜年也分三六九等,有实权的多送,没实权的少送;“厉害”的多送,厚道的少送。这倒不是基层的人太势利,而是基层财力所限,不给有“实权”的和比较“厉害”的人多送,怕人家在以后的工作中为难自己。

  编辑同志,据我所知,大多数基层党员干部从内心来说都不愿拜年送礼,都知道拜年送礼是不正之风,应该刹住。前不久,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从上到下“改进作风”开始成为共识。我真希望能借着这股东风,把变味的拜年送礼风彻底整治一下,让党员干部们都能过上一个清清静静的春节!

  甘肃兰州 吴静(化名)

  防治节日送礼,文化制度两手抓(专家视角)

  春节即将来临,许多单位都在忙着给领导拜年、送礼,这甚至成为节前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惯例,各地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又要出台通知,再三重申关于节日期间不得收受礼品和有价证券的要求。然而,节日送礼文化如同韭菜般割了一茬又一茬,总也无法根除。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社会风气?我觉得还需要从文化和制度两个层面入手。

  文化在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小视。近年来我们在反腐败过程中非常强调制度的作用,这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指望制度建设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恐怕不太现实。其实,文化也是一种制度,是非正式制度的表现形式,是正式制度长期影响的结果。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基石是对官员德行的假设,要求旨在为社会服务的官员必须是品行高尚、清正廉洁的人。因此,道德防线在预防腐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我们按照社会精英和大众对腐败的容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黑色腐败、灰色腐败和白色腐败。黑色腐败例如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灰色腐败的典型表现形式是“三公”消费,白色腐败就包括送礼。人类社会中,互赠礼物本来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然而,送礼和行贿之间并无清晰的界线。如果作为人情往来的价值200元的两瓶普通酒可以收,那么价值2万元的两瓶名酒能不能收呢?能收和不能收的酒之间有没有清晰的界线?国内外关于官员收受礼品都有相应的制度,除了要求不得影响公共权力的使用外,对金额往往也有规定。但如果收受礼品的限额是200元,那么连续10次每次送100元算不算违反规定呢?任何制度都是有局限性的。如果官员缺乏道德的约束,而总是想方设法绕过制度规定,那么没有制度能够制止得了。我国的政治文化与西方国家有根本差别,诸如节日送礼这样的不良风气不仅涉及腐败,也可被视作特权的一部分。因此,领导的率先垂范尽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仍然是很重要的。

  同时,我国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确实也需要加强。我们党可以说是世界上对党员领导干部要求最严格的党,改革开放后先后颁发的各类廉政规则就有1000多项。问题是,严格的党纪政纪和相对宽松的刑事处罚之间存在很多不衔接之处,使得违纪往往“太容易”,但官员因腐败而被司法判刑的比例却较低。当前,我国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之中,由于固有的制度体系被渐次打破,而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还尚未完全建立,为腐败提供了滋生蔓延的空间。在双轨制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机制是扭曲的,这要求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如果收受的礼品已经被广泛视作对官员低名义收入的变相补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三令五申强调官员不得收受礼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全面地改革官员的收入分配体系,使之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上海、江苏和北京等地实行的“阳光工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官员收入的规范化问题,但要刹住送礼风恐怕还需进一步努力。(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过勇)

上一篇:七月份国内钢市将高位震荡

下一篇:习近平会见葡萄牙总理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